帶著年幼又好動的孩子出門,爸媽懂得把握機會引導,將安全觀念融入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安全知識,同時也讓外出成為愉快的生活學習旅程。
在1~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心裡,外面世界的確比家裡有趣,有些不怕生的孩子,甚至經常想跟著來訪的客人一起出門。但隨著自主意識增強、活動量增加,孩子的行為也愈來愈難掌握,尤其出門在外,稍不留心便容易招致險象,光是想像如果發生什麼「萬一」,就足以讓爸媽嚇出一身冷汗。
 
 ●0歲開始,灌輸安全概念
大部分的孩子,2歲便能走得相當穩,不會經常摔跤跌倒,而這通常是寶貝正式告別嬰兒推車的時間點,同時也是活力大增、讓爸媽傷腦筋的起點。建議爸媽從孩子會坐以後、推著嬰兒車四處趴趴走開始,隨時跟寶貝灌輸相關的安全常識,並以身作則帶著孩子行動,譬如:過馬路需要走斑馬線、綠燈亮了才能通行、不要停步在發動中的車子前後…等。即使孩子無法立即以行動或者口語反應他到底懂了沒有,但先行灌輸觀念,的確能使將來的教導更加見效。
1歲左右,孩子開步走之後,爸媽可以先將家裡附近的早餐店、便利商店、水族館當作「景點」,帶著寶貝散步到各個目的地,然後逐漸拉長「景點」和家的距離。一方面增強他的腳力、為脫離嬰兒車做準備,另一方面,爸媽也可以讓孩子瞭解自我保護的安全守則:騎樓比較安全,可以自己走,但馬路如虎口,一定要跟爸媽手牽手。
●2歲以後,體會重於教條
2歲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經常將「不要」「不喜歡」放在嘴邊,有時還故意唱反調,為反對而反對。約莫1歲半起,爸媽就可發現:孩子走路時不太愛給大人牽,而且隨著年紀增長,堅持度愈高。爸媽除了趁著寶貝還相當把爸媽的良言當作金科玉律時,趕緊灌輸安全概念,2歲以後,建議用故事或真實經驗讓他體會:人身安全茲事體大,不能鬧著玩。譬如到海邊戲水時,愛玩水的孩子或許一看到廣闊大海會又想嘗試下水又有點退卻,你可以跟寶貝說:「海浪的力氣很大喔,所以你要緊緊牽住媽咪。看到浪過來,我們就退後一點。」
 ●認知+安全,同時學習
目帶孩子出外玩,沿途總有許多孩子感到興趣的學習,爸媽在灌輸孩子安全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擴展孩子的認知概念。
◎認紅綠燈,瞭解警示意義
過馬路時,除了讓孩子知道走斑馬線比較安全,也同時教導孩子認識顏色:紅燈停,綠燈走,黃燈閃爍則是提醒注意。自然地,孩子不僅知道燈號顏色名稱,還能將紅色與危險連結在一起。搭捷運時,捷運站也會有警示燈,教孩子觀察:地上的燈閃爍時,就表示車子快要進站了,要站在安全線後面等車才行喔。
◎搭手扶梯,練習使用規則
無論在車站或百貨公司,孩子對手扶梯都充滿興趣,而這裡也是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帶著小小孩,如果1歲多走路跨步都還不是很穩,最好利用箱型電梯,搭電梯時,除了告訴孩子「先出後進」的安全法則,讓孩子負責按下欲往的樓層,他們也會很開心;2歲以上可以乘坐手扶梯,但仍要留意速度,教孩子踏穩,並且不要將手腳伸入縫隙中。上樓時,孩子靠內側或在前面,爸媽在外側或後方扶著;下樓時,孩子在內側較安全。無論走路或乘坐手扶梯,都要讓孩子養成習慣,自動靠邊。
◎看標示聽聲音,學習辨識
當孩子想自己走在前頭,爸媽可以分派給他一些工作,以確定他前進的方向,比方先請孩子按電梯,一方面他可以學習「上」「下」的三角形或箭頭符號,另一方面,進電梯後,孩子還能將符號和語文「電梯往上/下」「up/down」做連結。在平交道旁等待火車經過時,就可以把握機會解釋整個「劇情」:「叮噹聲音響起,紅燈閃了,表示有火車要來囉!接著柵欄放下來,等火車通過以後,大家才能穿越。你看,紅燈下方有個箭頭,你猜火車會從哪一邊來?」乘坐捷運時,也可引導孩子聽關門的提醒鈴聲。
◎記名字,練習互動不怕走失
等孩子滿2歲後,詞彙增加、會說整個句子甚至發問時,通常你還應該教導孩子說自己的名字,爸爸或媽媽的名字;3歲的孩子可以練習記電話、或地址,帶他辨認百貨公司或遊樂區穿制服的警衛叔叔或櫃臺阿姨。萬一孩子在外不小心迷路時,才知道如何求助,或說出自己的資料,讓別人及時幫助他。教導孩子在原地等待、不亂走,也是一個安全的方法。
◎準備小背包,學習照顧自己
外出時,爸媽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輕盈的小包包,讓他自己放入他想帶出門的玩具、畫圖的紙筆、小水壺,並教導他放入衛生紙、小外套等孩子可以背得動、且外出需要使用的物品,不但滿足孩子模仿的需求,同時也讓他學習打包、照顧自己。別忘了,在小包包裡放上簡單的電話、地址、姓名資料,並告訴孩子收在哪裡、做什麼用,以便必要時可派上用場。
帶孩子出門,有很多準備工夫,爸媽可以先試著從近程與定點開始,帶著孩子熟悉出門的規矩、步驟、路上該注意的事情,為孩子的安全概念打下基礎,等孩子的行動及理解都比較熟練之後,就可以慢慢挑戰更遠的旅途、做更多有趣的活動了。
                                    本文摘自《學前教育雜誌》2008年7月號
相關的小叮嚀:帶孩子出門旅遊物品準備清單
相關話題:元旦四天假期,該帶孩子去哪玩?
延伸閱讀:帶小小孩,週休二日何處去?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洪蘭(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中國人喜歡「沉默是金」,過去大人很少跟孩子說話,如果說話也是很簡潔,甚少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或原委,其實這是不對的。跟孩子相處時,要儘量把握機會,教他作人做事的道理和應對進退的禮節。

   最近,偶然聽到一位教授的助理在幫忙接電話,從助理說話的方式,我知道他得罪了對方。問一下他的成長背景,才知道原來是「沒有教過」。他因家境好,所有事情都有人代勞,而且從來沒有替別人接過電話,所以不知道這方面的禮儀。

   回家後,網路上有人傳一篇〈孝順是要教的〉文章給我。兩件事湊在一起,我發現凡是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

   現在很多孩子不會做事,是我們大人教的不夠,因為大家都忙,孩子忙著補習,大人忙著賺錢,沒有相聚的時間;就是相聚,也沒有時間講我們父母以前對我們說的話,現代父母最常說的話是:趕快去做功課、趕快去洗澡、趕快去睡覺。緊湊的生活步調,已經沒有時間或精力去教孩子作人的道理了。加上沒有三代同堂,孩子無從觀察父母怎麼跟祖父母相處,所以不知道進門要先向父母請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吃。

   我的朋友說,這名助理一來上班,就一頭鑽進實驗室,不跟任何人打招呼;離開時,也不告訴老板一聲,背包一背就走人;叫他做事常常弄巧成拙,不如自己做。

   人是社會動物,與人相處不可以不懂得基本的生活禮儀,所以父母親不能再省略跟孩子說話的時間了,也不能只用命令式,沒有解釋原委。很多意外的發生是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他就按照自以為是對的方式做,結果就闖禍了。

   唐朝的開國元勳李靖在未發跡時,原是山中的獵戶。有一次,他追一隻鹿進入深山,在夜暮中迷途,看到林深處有燈光,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座大宅院,他便請求借宿。屋主老夫人原是不允,但是夜深無可奈何,最後老夫人告訴他,半夜若有什麼動靜都不要管,天明就上路。

  李靖睡到半夜,果然聽到外面車馬喧囂,原來是天庭下旨要龍王行雨,因為龍王不在家,老夫人便請李靖代行,並且告訴他,龍馬停住時,只要從水瓶中滴一滴水即可。

  李靖從雲端看到人間荒年大旱,地都龜裂了,心想一滴水無濟於事,便下了二十滴。結果等他行完雨回來,老夫人被天庭廷杖八十下,子孫連坐。因為天上一滴水是地上一尺雨,如今人間平地水深兩丈,房子都沒頂,豈復有人!李靖的好心卻帶來災禍。唐朝傳奇說李靖因為這件事,後來未能出將入相。

   大人少講一句話,就有災禍生。孩子不懂原委,便會自作主張,以他認為對的方式去做,而且還很得意,以為可以討賞,其實是弄巧成拙,壞了大事。所以,父母要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只要一有機會都要儘量教,現代的「文武全才」,應該是讀書和作人都行的孩子;也唯有教出這種孩子,父母的責任才算完成,這種孩子才是將來社會真正可用之人。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8/12/16 家庭版

**本網頁各連結標題及連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歡迎進入參觀國語日報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從軒快滿2歲時開始看,現在卻趕在軒快滿3歲時看完完,真是有些慚愧自已還是不夠用心吧!這系列的書都提供了家長每個時期可與孩子共玩的遊戲來增長孩子的智慧&生活經驗;還有就是依孩子各時期的發展狀況與認知情形來幫助父母更了解自已的孩子,想想用對方法教養總比自已氣的半死又憂心忡忡好多了吧!
內容精彩,無法一一道來,以下為自已節錄下來用來提醒自己的育兒觀念,有興趣的父母們不妨上圖書館去借來看吧!(這系列的書,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了)

美勞課:指繒
自製指繒配方:先將一湯匙玉米粉(即太白粉)完全溶於半杯冷水,邊攪拌邊以中火加熱,至沸騰(此時溶液不再潔白,開始變稠、變濃),調小火再繼續攪拌邊加熱,大約兩分鐘後質感十分光滑濃稠即可。稍微冷卻後,可自由調入顏料或食品色素。對於兩歲多的寶寶而言,每一之只用一、兩種顏色已是十分足夠了。多餘的玉米粉糊可加蓋保存於冰箱,下次再使用。
幼兒指繒的「畫布」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塑膠袋、紙杯、紙盤、鋁箔紙、用舊的桌布,都可供寶寶塗鴉。
用一小塊浸濕的海棉先均勻沾濕「畫布」的表面,然後再用湯匙舀一團預先調和好的顏料,倒在「畫布」上,示範給寶寶看,並且鼓勵寶寶用他的小手(整個手掌),將「畫布」表面塗滿顏色。您可以適時一湯匙、一湯匙地為寶寶在「畫布」上添加顏料,直到完工為止。
然後,寶寶可以開始畫了,讓寶寶自由選擇他所喜歡的方式,使用手指也好,指節、手背,甚至於手腕、手肘都無妨,讓孩子隨心所欲地自由作畫,畫多久都沒關係。
善後的收拾並不複雜,您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做,只需要一塊濕海棉和一塊乾抹布,即可輕鬆地將「畫室」回後整齊清潔。


美勞課:黏土
指繒與黏土都能在寶寶創作的時候,讓他有機會直接觸摸到所用的「材料」,並能容許寶寶隨心所欲盡情揮灑。而玩黏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寶寶過度興奮或是緊張,需要「解除壓力」時,黏土是很好的「出氣筒」。寶寶可以敲、可以打、可以捏,可以將整團黏土撕成碎片,而不用擔心會做錯事,更不會有人來責罵和懲罰他。
兩歲寶寶纖細柔軟的手指仍然十分無力,因此,所使用的黏土不可過分堅硬。家長自製黏土的簡易方式如下:在大碗中先混和兩杯麵粉和半杯鹽,邊攪邊綬慢滴入一茶匙食用油和大約四分之三杯水。請注意,加水時不可太快,以免麵糰過溼。然後,您可以在麵板上將麵糰揉至光滑,即算是大功告成了。
您只要為寶寶提供一個寬闊平滑的表面,坐下來和寶寶一塊兒隨意捏塑,相信這個活動將為您的寶寶帶來無數美好的時光,及無限美妙的經驗。

馴子馭女術

  • 當父母對子女下達指令時,請務必保持客觀的語氣與立場,儘量避免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交情!例如,「所有的書看完都要放回書架!」而不是:「我要你看完了書,把你的書全部放回書架上」,更不是「媽媽說的話,不可以忘記!」
  • 儘可能地積極與樂觀,避免消極與悲觀!例如,「寶寶快來騎這一輛三輪車,高矮大小正好適合你!」而不要說:「不行,不行,寶寶您還不能騎兩輪腳踏車,太高了,你騎不上去;只有兩個輪子太危險,你會跌倒!」
  • 將每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分析給寶寶聽,而不是單單採取權威式的命令!例如,「地上的玩具快撿起來,等一會兒客人們來了不小心踩壞了就不能玩了囉!」而不是:「聽媽咪的話,把玩具全部收好!」
  • 為寶寶面臨的難關或處境提供解決之道,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例如,「寶寶,請你坐在旁邊的小椅子上,才不會擋住奶奶看電視。」而不是:「寶寶讓開,不要站在電視機前面!」
  • 對寶寶說話時,請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千萬要避免含混不清模稜兩可的言語與態度!例如,「用兩隻手一起端起小杯子喝水,這樣水才不會灑在桌上和身上。」而不是「喝水小心,不可以弄髒桌子和衣服!」
  • 儘量在可行的時候,以行動配合言語,切忌偷懶,不要「光說不練」!例如,「拿剪刀的時候(停住不語,將剪刀拿起給寶寶看),剪刀要朝下握在手掌心中(停住不語,將剪刀口握入自己手中)。」而不只是:「拿剪刀要小心!」
  • 帶領寶寶面對和學習事情的結局,減少無謂的「鐵口直斷」!例如,「寶寶把錄音帶抽出來,現在放不回去,不能聽『火車快飛』了。」而不是:「你看吧,我告訴你錄音帶不可以亂拉,現在真的壞了,不能聽了吧!誰叫你剛才不聽我說的話!」
  • 在特殊情形之下,你可刻意提高父母與寶竇的「位格」以帶給寶寶無從迴避的使命感!例如,「媽媽絕對不會准許寶寶用筷子戳哥哥。」
  • 首先肯定、確認與分享寶寶的情緒,然後再約束與修正他的不良行為!一些常見的例子如:
    「我知道你很生氣小強搶走了你的玩具,但是再生氣,你也不可以用腳踢人!」而不是:「寶寶,你怎麼可以踢小強?他是我們的客人!」
    「媽媽知道你很怕疼,但是傷口一定要清洗乾淨,擦了藥,包紮好了才不會發炎!」而不是:「寶寶又不是膽小鬼,一點點破皮洗一下就不疼了,為什麼要哭得這麼大聲?」
    「我知道你穿著厚厚的大衣和戴帽子很不舒服,但是外面很冷,保暖的衣帽要足夠,才不會著涼生病!」而不是:「天氣冷,每個人都要穿外套、戴帽子,寶寶也一樣,要多穿一點!不可以囉嗦!」
  • 對寶寶的禮貌和對其他的成人一般,要簡單明確並且慎重無瑕疵!例如,「早安,寶寶!」(蹲下身來平視寶寶的雙眼,真誠地伸出手來和寶寶握握手!)而不是:「寶寶,有沒有說『媽媽早』啊?要不要伸出手來和我握握手啊?」
    「王阿姨謝謝你,記得寶寶的生日,還送了一個禮物來哦!」而不是:「寶寶寶收了生日禮物,還不快向王阿姨說謝謝!」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了教子有方第一本~0歲孩子的成長心事一書 在十一個月的那部份寫了一篇”翅膀夠硬了嗎?”切中要害了! 對於一個11個月大,生活起居都還不能自己料理的寶寶而言怎樣才能人道&合理的培養其獨立,其實要想透獨立的真正意義在於「自己的事自己做」,因此就要睜隻眼閉隻眼地讓寶寶在學習獨立奮鬥的過程中,「累一點」、「辛苦一點」。舉例而言,對大多父母當他們清楚看出11個月大寶寶有意拿屋角的一顆球而且對寶寶是相當「吃力」&「無效」時,千萬要及時克制住直覺上想要「幫助」的衝動&反射動作,因為當寶寶試著努力想辦法一寸一寸接近把小球弄到手的同時,他已經向獨立的成長道路邁向了一大步!反觀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目的的孩子,家長的作為等於是剝奪了他感受「挫折」與學習奮鬥的寶貴機會。對於一個從來不曾「辛苦掙扎」過的孩子而言,他將永遠不會懂得,如何為他自己取得那個他所想要的小皮球。要知道,「不勞而獲」永遠是與「獨立自主」背道而馳的。因此,一個還不懂得,去為自己爭取、不懂得為自己做事的孩子,是沒辦法學習獨立的。我們不應視寶寶為無助又可憐的小嬰孩,更不必介意他人批評您是一位不盡責的家長。每一次寶寶試著去達成某些心願時,我們的「介入」不但中止其動機與努力,更會負面的影響到他的成長與學習。與其做個對於寶寶是「礙手礙腳」的家長,不如將雙手背在身後,「冷眼旁觀」寶寶的努力,並且將您對寶寶的關心興疼愛,全部轉化為事後的嘉許和鼓勵。不論寶寶成功與否,您的讚許將會讓他覺得一切的辛苦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寶寶未來的一生中,有一樣您能贈予寶寶,讓他終生都受用不盡的「禮物」,那就是「造就他成為他自己的主人」。當然我們還是會需要幫孩子完成許多他現階段沒有辦法做到的事,但是,何不在可能的範圍內,讓寶寶早日領會到獨立自主的滋味,讓他多為自己做些事呢?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達德/前台安醫院小兒復建科主任  摘自:雲門律動生活一二九期
「知覺動作功能」發展是孩童成日長的重要基礎,其中包含「觸覺、前庭、本體」三大發展系統。
而前庭系統的發展,會影響到「抗重力肌肉群」,這牽涉到脖子、肩膀、軀幹等。陳達德說:「前庭功能不好的孩子,抗重力肌肉群很多會『掉下來』。」
明顯的例子是,現在很多小朋友像「沙發馬鈴薯」一樣,能躺就躺,能靠就靠,坐得很沒有樣子,上課沒兩下就開始趴在桌上,陳達德表示,「大人以為他們沒教好,坐沒坐相,其實問題可能是出在前庭系統和抗重力肌肉群。」
簡單的「測試」方法是,讓孩子單腳站立,若能單腳站的時間很短,沒辦法站上30秒,往往就是前庭功能不夠好。
此外,前庭系統也會影響到眼睛。陳達德指出,一隻眼睛有6條小肌肉在控制,兩隻眼睛共有12條小肌肉在做協調,前庭系統會影響到這12條小肌肉的協調性。
因此,若前庭系統沒發展好,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這些孩子往往不喜歡玩躲避球等,因為他們的眼睛「追不上」。
陳達德表示,家長和孩子玩時,會發現孩子的眼睛動作不一致,或感覺小朋友看電視都斜著看,好像有斜視,但去眼科檢查又沒問題,以及,孩子看書時會跳字、漏行,這其實都和「前庭系統」的協調能力有關。
大量的動作過程,可提供孩子大量的「前庭刺激」而大量的「前庭刺激」也會刺激語言功能的發展。
陳達德說,因此現在很多美語教學班,會讓孩子們先蹦蹦跳跳,做些運動,再開始上課學語文,這樣學習效果會比較好。也就是說,在刺激「前庭系統」後,此時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功能都有幫助,從事一些語言相關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不論對體態,對視力,對語言學習,前庭系統都至關重要。而生活中,可以明顯有助於前庭刺激的遊戲,陳達德表示,是盪鞦韆,卻可惜現在基於安全考量等因素,城市的公園裡,學校的校園裡,是越來越看不到鞦韆了。
此外,就是舞蹈,陳達德表示,舞蹈的律動中,對前庭刺激和本體刺激是比較多的。再不然,游泳也不錯。總之,讓孩子多活動、多運動,好處很多。
陳達德強調,以前的環境,比較能自然的提供孩子功能發展的刺激,但現在高度的都市化,比較無法提供自然的滋養,父母的自覺就更加重要。
他指出,日本有不錯的經驗,像東京的都會化現象比台北市還嚴重,但其兒童發展障礙率比台北市還低。
日本的相關法律規定,社區裡一定要有個遊樂區,而裡面一定至少要有這三項設施:沙坑、盪鞦韆、攀爬架。陳達德說,對孩子來說,沙坑是觸覺刺激、盪鞦韆是前庭刺激、攀爬架是本體刺激,只要家長經常帶他們去,可讓孩子在都市中,依然能擁有足夠的發展刺激。(採訪整理楊孟瑜)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前教育雜誌 2007/09/11

孩子從小在父母身旁,透過觀察模仿,學會生活裡的實用智慧、學會勤儉,將來才能夠自給自足,懂得好好過日子,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在報上看到有個國二生,父親每天給他們4個孩子200元吃飯,3天前父親出門做工,沒有回家,他餓了兩天後,不得已去超市倉庫偷東西吃,不幸被逮,超商老闆頗有同情心,不願追究,但是警員堅持「依法行事」,將孩子以「竊盜未遂」罪移送法辦,上了報紙。

 

我看了很難過,因為飢寒起盜心,為了一點情有可憫的小事,讓這孩子一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它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社會正義;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他們為何不會自己煮?父親一天給200元,一週就是1,400元,米、麵條、雞蛋都不算貴,蛋炒飯,醬油拌麵也可以混過一餐,何至於去市場偷食?為什麼一個已經唸到國二的學生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能力?

先教生活技能和做人道理

1960年代有個好電影「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影帝薛尼鮑迪演一個黑人老師去到倫敦貧民窟的高中教書,學生上課都不聽講,因為三餐都不繼,哪管得到什麼三角幾何、物理化學?有的還把剛出生的弟妹抱來學校,不這樣做,她就得留在家中照顧弟妹。

 

老師挫折之餘,想到與其不好好上課,不如教他們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識,他們馬上出社會就是大人了,一點生活知識都還不懂,怎麼去外面謀生?於是他請隔壁班女老師來教衣著、打扮、面試時的談吐,他自己教孩子如何用最少的錢養活自己。在教生活技能時,同時教他們做人道理,反正讀書是隨時想讀都可以讀,做人道理卻是有人教才會的。

 

這部電影的結局非常感人,使我在看過40年之後都沒有忘掉。如果我們在學校裡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或許這個孩子不必逼著去偷竊。

 

生活智慧比課本知識管用

外食不但貴而且不衛生,越是經濟不好的學生,越是要教他如何節儉的過日子。我去美國留學時,沒有錢,一個月伙食費只有50元美金,我學會了買時令的蔬菜,買最大包的米和麵條,而且如果有植物知識,大自然中有許多可以吃的東西。有一次我在跟一個山地老阿嬤吃飯時,電視報說某人因無錢買菜去自殺,阿嬤就很驚訝地說,「菜怎麼要去買?不是去外面採就好了嗎?」我曾吃過野茼蒿,味道比種的還香。

 

一個國二生應該知道大包比小包便宜,大賣場比零售商便宜,時令的水果比溫室的水果便宜。台灣的育種老前輩,西瓜大王陳文郁先生小時候沒有錢吃冰棒,因為冰棒是買一打送一枝,他就跟阿嬤借5毛錢買了一打,把冰棒轉賣給同學後,錢還給阿嬤,自己也解了嘴饞。這種所謂的「街頭智慧」(street smart)有時比課本知識還管用,緊急時,救人一命的其實是這種智慧。看到這個孩子被貼上了小偷標籤,心中萬般不捨,但是也讓我們看到目前教育是和生活脫節的,政府要趕快亡羊補牢了!

 

實用知識從模仿爸媽而來

話說回來,在責怪學校教育不實用之餘,最大責任還是父母身上。這個孩子父母雙全,只是媽媽在醫院陪伴生病的外公。有父有母,怎麼一點家事都沒有教孩子做?小學三年級就可以教洗米煮飯了。

 

這裡帶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台灣經濟起飛後,很多父母開始覺得沒有請個菲傭是沒有面子的事,既然有了傭人,孩子就不必做,因此就出現了小三學生,上完音樂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坐在地板上哭的現象了。

 

另外,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母親不做家事,孩子沒有模仿的對象,自然也不會了。那麼,為什麼不去模仿菲傭呢?因為模仿是只向上模仿我們所看得起的人,所謂「上行下效」,孩子會模仿父母(不論父母職業)、老師、崇拜的偶像或政治人物,但是不會去模仿路邊的乞丐或他看不起的人,即使偶爾模仿,也是嘲笑之意。

 

從小別疏忽學習生活小事

許多小學老師感嘆,過去父母所負的教養責任,現在落到老師的肩頭了,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還不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有個高三學生寫電子郵件來問我什麼是認知心理學,信尾沒有簽名,變成匿名信,真是非常的不禮貌。

 

生活事是小事,但是小事可以壞大事,教育孩子成材是父母責無旁貸之事。從小教他運用家中現有的資源,不仰賴超商或他人過日子是重要的事。一個自給自足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創造力、應變能力,他會從手邊資源中去整合出他想要的東西來,這不就是成功的條件嗎?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柯華葳 出處:親子天下

閱讀從識字開始,
熟悉和喜歡字是讀書的第一步,
如何讓看圖不看字的孩子轉移焦點,
培養出文字的聯結能力?


當孩子開始上小學,「識字」是所有學科的基礎。閱讀,則是讓孩子熟悉字、喜歡字,甚而了解字與詞、文章與結構最好的方式。

開始讀故事

讀書時請逐字讀出每一個字。


一開始閱讀時,小朋友可能看圖不看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當你唸到「小魚說,……」他很可能指著圖中的魚,這時請微笑點點頭,繼續你讀字的動作。


●當孩子可以讀更多字時,不妨大家輪流讀。他讀他認得的字,你讀他不認得的字。若他讀錯,重複那個字即可,不急著糾正說,「錯了。」此時他需要的是所有的鼓勵。


●當孩子可以自己閱讀時,請放手讓他讀,你在一旁聽(需要一些耐心是真的)。當他唸錯字,唸顛倒,請注意看他怎麼自己糾正。這是學新字的途徑。


●雖我們看中的是閱讀文字,但有的繪本圖畫很精緻,不妨在讀完一本書後提醒一下,「這素描好細心」、「這色彩用的很亮麗」等。有的讀物則藏了一些趣味在圖中,分享圖的意義也是閱讀的一種收穫。


這時要培養的能力有:


●字的概念。包括字與圖是不同的表徵、字與語音的對應、字與標點符號或是其他符號的不同。


●一字一音的概念。


●了解字的功能包括體會字是思考、概念的表徵。


●故事體的概念。知道故事有背景、主角、因果、順序等。


一、字與圖不一樣


剛開始唸書,媽媽讀了一段後, 可以試問,「小老鼠在哪裡?」孩子會指圖畫中的小老鼠。媽媽不妨以手指指出「小老鼠」三個字,讓孩子體會還有一種符號可以表示「小老鼠」。


二、一字一音的對應


說話時是一連串的語音,閱讀時,孩子要學一字一音的對應。剛開始識字,字形是認字的依據,孩子可能看到字就唸出。如看到「黃」字唸「黃色」。看到「車」字唸「汽車」。


此時媽媽只要說,那是黃色的「黃」、汽車的「車」就可以了。中國字中有許多同音字,唯有透過閱讀,由上下文體會到字音相同但是字形與意思不同。當讀到同音字如希「望」,孩子說「旺旺」仙貝,媽媽要張紙,特別寫下「希『望』」和「旺旺」給孩子看。


三、字的功能


字的功能在記錄、保留訊息,表徵思考。當孩子可以說故事時,不論長短甚至片段,聽似不連貫,父母不妨記錄他的故事。第二天,把所記錄的拿起來讀。如此做,可以幫助他了解字的功能在記錄訊息、思考,以便傳遞。


四、培養故事體概念


「從前從前,在一座山上(背景),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主角)。晚上要睡覺時,小和尚要老和尚說故事(情節開始),……。」


故事是由背景、主角、情節組成的。一個故事可以有多個情節。每一個情節中依故事複雜程度有因果、主角反應(包括情緒)等等。小孩多聽故事就有故事體的概念,自己說故事時也呈現故事體中應有的成分。研究指出有故事體概念,閱讀時就容易掌握故事大意。
讀完故事後,若大家還有時間和興趣,媽媽可以試著問:(一)故事裡有誰(主角)?(二)故事在說什麼?目的在檢視孩子理解多少。


媽媽亦不妨做些論述或評論,如,「這故事好感人。」媽媽的論述有示範、教導的功能,小朋友可以接母親的話繼續討論,表示自己的看法。

引用:http://210.201.139.226:8080/web/docDetail.do?docId=196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bo小天才養成誌 2008-08-04 記者 : 撰文/曾家鳳

 「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隨著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不論是希望孩子更聰明、有創意,或只是滿足他的好奇,其實父母都需以更寬廣的角度去接納孩子的問題,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

 

本身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在專業領域內,幫助許多就讀工業設計學子找到發揮目標,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徐義權提到,其實創意也可以教!重點在於你必須「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至於如何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沒有別的竅門,就是鼓勵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

 

珍惜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天馬行空想法與生俱來,可能展現於諸多層面,抑或透過「問題」的方式表露,他說:「我們應當『珍惜』孩子的問題。」因為或許過沒有多久,當孩子逐漸成長,他就不會賴著父母,東一句「為什麼」、西一句「為什麼」,因此,面對孩子現階段數不盡的問題,應當視若珍寶,更何況孩子願意問問題,即代表其願意思考,父母應當樂見才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班副教授潘裕豐說:「問是思考的不二法門和唯一入口」。

 

當大家希望孩子展現創意,首要之務是必須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何不讓孩子被約定俗成的觀念,阻礙自身思緒,徐義權說,重點在於父母是否懂得花費耐心陪伴孩子,當孩子問出一個問題時,你懂得彎下腰來正視他的問題,不是一味告訴他:「這不可能啦!」久而久之,孩子即會肯定自我價值,建立自我信心

 

訪談過程中,徐義權說,自己在小時候,腦袋裡也常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點子,像和同學打籃球時,必須從高處跳下,腳掌常會感到疼痛不已,他就會問:「為什麼不能在球鞋裡裝入空氣墊,這樣子的話,腳就不會痛啦!」但是,卻被親戚朋友數落「別作夢了,這一定不可能的,要是可以,德國、歐洲早就已經發明了,哪輪得到你!」長期被潑冷水的情況下,以至於他開始封閉自己,不想要多說、多問!

 

父母若是一再忽視幼兒詢問的問題,孩子自知無法獲得迴響,自然不會一再詢問,如此一來,等於是父母框住了孩子的創意發展可能性

 

創意不限年齡

 

許多父母心中可能存有既定成見,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處於學習狀態,哪懂這麼多東西,可是,你是否曾經靜下心想過,孩子的問題可能真的可行,也真的可能幫助改善社會現狀。

 

徐義權提到,他曾於2004年邀請IFIA( 國際發明協會聯盟 )主席Farag Moussa( 現已為前任主席 )來台演講,當時他和與會者分享了一個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創造與發明者,你可能會感到相當震驚,這個創造居然是源自於一位美國年僅 6 歲小妹妹的簡單問題。

 

重視問題.引發創意

 

小妹妹想在家裡養隻貓,於是媽媽和他約法三章,必須確實清潔和照護小貓,才能夠飼養!她答應了,不過,卻有個問題著實困擾著她。有一天,幼稚園老師進行活動時,鼓勵大家說出自己最煩惱、最想要解決的問題,小妹妹舉起手,大聲地問老師說:「老師,小貓可以把湯匙吃掉嗎?」一聽到這個問題,你一定覺得相當無厘頭,不過,老師沒有置之不理,反倒是和小妹妹一同思考:「怎麼能讓貓咪把湯匙吃掉?」

 

其實,小妹妹會產生這個問題,是因為她每天都要用湯匙舀飼料給小貓咪吃,不過,湯匙上卻很容易油膩膩,每天都必須清洗,讓她相當苦惱。

 

因為老師重視孩子的問題,最後,她們研究出利用類似口糧的餅乾,製成湯匙形狀,在舀飼料給貓咪吃的過程中,會逐漸軟化,讓貓咪也能連同湯匙一同食用,可說是一舉兩得。而且這個創意成果,還被寵物公司相中,成為熱銷商品!

 

從這個例子可發現,孩子們的問題看似毫無頭緒,其實可能潛藏著許多創意,只是父母、師長是否願意耗費耐心仔細聆聽,挖掘其中珍貴之處

 

郎祖筠在訪談中舉例說道,曾有一位作家正處於文思枯竭之際,他的 5 歲孩子抓著他問:「爸爸,這條公路有多長?」起初,作家還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過,孩子一再追問,作家已經無法招架,大聲地反問孩子說:「你到底要幹嘛?」孩子無奈地看著爸爸,回答他:「我只是想要找一條很長、很長,無法計算長度的公路,再告訴爸爸,那就像是我愛你的長度。」頓時,作家的眼淚不由自主地奪框而出。

 

其實,很多美好事物就潛藏於孩子的問題當中,為人父母者願意多聽聽孩子的問題,也許你也會發現促使親子間更加溫馨的原動力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出處:天下雜誌

主角小天竺鼠以第一人稱、孩童般單純而直接的語言表達,分享她對人思念的感覺:「有時候,我想念你。」、「我想念你,因為你要出門了。」、「我想念你,因為你必須去工作。」、「我想念你,因為你要去出差。」


問題與討論

1.你能夠用簡單幾句話或合適的方式來表達「想念」的感覺嗎?


2.為什麼爸媽或好朋友不能夠一直陪伴著你?


3.沒有人陪伴的時候,你可以做哪些事情來讓自己覺得比較快樂?


4.跟親人短暫的分離對你有什麼好處?(例如:可以比較獨立、可以讓自己有機會發揮想像力,沒有人打擾等)

延伸活動

1.話筒傳心意:


用兩個養樂多空罐及一條細繩線,在兩個空罐子的底部各鑽出一個小洞,將繩線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空罐的小洞。然後將繩線兩端末端分別打結(或是在末端用膠帶固定住)。將小朋友分成2人一組,一人對著罐口說話,另一人則對著罐口聽話,兩端就可以像是講電話一樣的通話。讓孩子體會雖然親人不在身邊,也有別的方式可以聯繫。


2.我的秘密基地:


在家中找一處安全溫暖的空間,跟父母要一些不常使用的小被子或被單,將這個空間佈置成自己覺得舒服的環境,其間置放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偶、書籍和小玩意兒。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躲到這個空間中讓自己抒發一下情緒。


3.卡片傳情:


請小朋友想出一位不在身邊、無法隨時見到面的親人或是朋友,設計一張小卡片,表達自己對於他的想念和祝福,然後寄給對方。這樣可以學習如何去抒發想念的情緒,同時也可以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真心誠意,一舉兩得。

引用: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14

問題與討論

1、討論書中內容


(1)小天竺鼠在書裡因為怎麼樣而想念爸爸媽媽呢?


(2)當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小天竺鼠覺得怎麼樣?很高興、很難過……


(3)後來,小天竺鼠在想念的時候,作了哪些事情幫助自己呢?


(4)為什麼後來小天竺鼠在爸爸媽媽不在時可以開開心心度過呢?


2、討論有關想念的感覺


(1)想念的感覺是怎麼樣的?開心的、難過的、悶悶的……


(2)說說看什麼時候會有想念的感覺?是因為想念什麼人或事情?


(3)什麼時候你也會跟小天竺鼠一樣會想念爸爸媽媽呢?


3、討論解決的方法、延伸問題


(1)小天竺鼠會自己找方法,像看看書、畫畫圖,讓自己在爸爸媽媽不在時感覺好一點,你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讓自己能夠開心一點的呢?


(2)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有什麼東西可以在身邊代替爸爸或媽媽?


(3)最後小天竺鼠知道爸爸媽媽一定會回來,所以比較不那麼想念,那你怎麼知道爸爸媽媽不在時,怎麼知道他們會回來?


(4)那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你最想做什麼事情?

延伸活動

1、顏色會說話─讓孩子利用顏色作畫,表達出想念的感覺,並作分享。也可結合喜怒哀樂四大感覺作畫。


2、親子延伸活動─透過日常生活的小活動,為孩子建立親密的客體關係(參考書後附的活動,如隨身陪伴物……)


3、繪本教學─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從我想念你的角度出發,和孩子討論生命教育的問題。

引用: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15

問題與討論

1.書中提到什麼時候會想念一個人?為什麼?


2.書中提到當你想念的人出現時你的感覺是什麼?


3.書中提到想念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你喜歡嗎?為什麼?


4.當我想念你的時候,「他們」會怎樣幫助我?


5.當我想念你的時候,我可以怎樣幫助自己呢?


6.書中提到:「我想念你的時候,我知道你會回來!」這句話時什麼意思?

延伸活動

活動一:新生入學影片觀賞。


老師於一年即新生入學當天的情形錄下,特別注意小朋友和大人的互動。將該影片播給評有關看並請他們說出第一天來小學上學的心情和感受,為什麼?


活動二:心情大集合。


利用目前市面上的便利商店促銷收集的心情磁鐵,老師說明各種心情所呈現的事件和原因,釐清每個人都有情緒,並請小朋友每天紀錄自己的心情,一週後發表。


活動三:想念的心

老師先準備好心型的卡片紙,讓小朋友決定要拿幾張。請小朋友將該張紙上寫下想念的人。老師收回這些想念的心利用聯絡簿轉達。也可以將這些想念的心,掛在校園中的某一個樹上,請風傳達。

引用: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16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