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的孩子難教」,似乎已成為父母及老師的難題。事實上,教育工作是一份十分「費心」的工作,需要良心、耐心、愛心、決心、恆心,最怕灰心、傷心、死心。雖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老師在面對錯綜複雜的教育難題時,常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父母及老師的教育權威一再受到挑戰,教育愛不知從何發揮,親子或師生兩代之間,常呈現緊張及僵持的狀態。慨歎「父母難為」、「老師難為」之際,與其繼續傷腦筋及煩心,坐等別人的援助,不如「自己的孩子(學生)自己來救」。那麼首先就要面對問題、釐清問題,再從各種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決定一些可行的方法,再試一下。我們應體認「先讓自己成為好父母及好老師,才能夠教出好孩子及好學生」。

 

  想打開孩子的心扉,使其接受師長的教誨,不是說:「孩子!你給我聽著。」而應該說:「孩子!我正在聽,你慢慢說。」事實上,「聽」比說重要,而且聽比說困難。了解孩子必須從「聽」開始,而且必須安靜的聽,不批評的聽。從「傾聽」當中,來了解孩子言行的動機及觀念,洞察孩子「話中有話」的真正心聲。老師及父母若未能用心聆聽,便不易打開孩子封閉的心靈;任憑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任何的反應。除非父母和老師能夠用心、耐心的聆聽,否則師長教的愈多,孩子只會愈背道而馳。

 

正確的聆聽態度及技巧:

  1. 心無旁騖的聆聽,千萬不可一心數用,急於把問題了結。

  2. 衷心的接納孩子的感受,莫表現出不以為然的神態。

  3. 信賴孩子的能力,切莫「反客為主」,強迫孩子接受師長的建議。

  4. 尊重孩子的隱私,莫將所聽到的,隨便透露給其他孩子或老師知道。

  5. 表達出成人的關懷及樂於協助的態度及意願。

  6. 點頭、微笑,表示自己的了解及接納。。

  7. 保持沉默,表示正在注意聽,非必要不打斷對方。

  8. 以開放性、無固定的答案的問題,鼓勵對方更努力的探討事實。

  9. 引導孩子探討問題的核心,鼓勵他提出解決的辦法。

  10. 儘可能不提供「成人的協助」,激發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的確!只要真誠、投入的注意聽,孩子們即能從中找到答案,太多的建議反而容易混淆及困惑。許多老師及父母在聽孩子說話時,常沒耐心、不投入,急於提出成人的見解及忠告;如此一來,不但剝奪了孩子思考及磨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而且成人的辦法可能與孩子的狀況脫節,而流於空談。於是孩子只好遠離成人,轉向較能了解自己的同儕團體,師長就無從發揮影響力了。專家指出青少年情緒困擾時向誰傾訴,發現青少年多半向同學、手足傾訴,很少找父母及老師,因為青少年認為「師長不了解我們。」換句話說就是師長「不肯用心聽我說。」

 

  當師長一味依自己的感受及需要,催逼孩子再用功些、要表現傑出,而孩子已盡力仍做不到時,孩子會理性的向成人解釋?這是委屈的承受重壓?或乾脆反抗?所以,為人父母者、為師長與其奢求孩子「理性」,不如先做到「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孩子感受到成人的尊重及接納,才願意以我們為傾訴及解惑的對象。

 

黃玉芬 老師

From: http://www.cshes.tcc.edu.tw/fd/fd-mon/showart.asp?id=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