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珊一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嬰幼兒閱讀專家                     本文摘自2008.11學前月刊

兩個孩子都要我唸書,一個還在牙牙學語,另一個卻想知道故事的內容,要我怎麼同時跟他們共讀呢?夫妻分工、交替展讀,或拿同一本書、輪流探用兩種不同方式,再加上增強「輪流」和「等待」行為,與兩個孩子同時共讀,是有可能的。

 

與兩個幼兒共讀的困擾

不少父母欣慰地發現,家裡的兩個小孩都想看書。但與這個心喜共存的,卻是在許多的親子共讀景況裡,常常弄得不歡而散;顧及了這個孩子,那個卻失去了共讀興趣;或者兩個幼兒為爭搶某些東西(或媽媽、或書) ,連大人也動起氣來了。仔細分析下這個困擾,造成的原因是源於在共讀的過程裡,成人遭遇了以下幾個困難:

1.   分身乏術:唸圖書的只有一個成人,但聽眾卻有兩人以上,而且年齡層有差距。

2.   反應與興趣不同:年齡層不同,閱讀行為反應有差異,閱讀興趣點也不同,真不知道該順著誰?

3.   誰先誰後:兩個幼兒執意要臆他們自己選的書,到底該先唸誰選的?

要解決這個困境,就得尋求妥協的辦法,比如輪流」。但這對3歲以上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實行因為在共的焦進入到對圖書內容的和了而且在發展上也較能理等待流」作規因此只要內容適齡64孩子有可能相安無事共讀的

但在3個卻只1歲多幼兒的搭檔裡,這妥協的輪流原則很難掌3歲以下的嬰幼在閱讀行發展「質的差異性不小3歲的孩開始想聽故事情節的進聯書中與環境的事物;但1歲半的幼可能對快快或指著樣物品命感到興趣因此塊兒書給們聽耐煩、急躁情緒常隨著幼兒無法等待事實出現。

3歲兒(或以上)1歲兒唸但也非絕下提供幾個以幫父母找到自己適用的方式然而用什麼方法要期次的讀會從頭到尾相安無」。但父母卻可,經次又一次地練習假以時兩個幼會逐漸學「合」與「妥協」,也體驗到有伴的樂趣

此外,有同伴一起共讀以從彼此那得到更多的( cognitive conflict)弟弟從姊姊的模仿、學習新詞和表:姊則為了教會想盡一切的解無形中增進了自己的表達力和理解廣度。

 

你可以怎麼做?

建議一、分工合作

在嬰幼兒都想要大人唸書時,爸爸和媽媽一人負責一個幼兒,會是很好的法子。如此,父母可針對幼兒個別的閱讀行為和興趣,予以充分的配合和反應。而且就算唸同一本書,爸爸和媽媽在語調、內容詮釋、行為互動的共讀上,是常常有差畏的。但這個差異,卻能帶給孩子不同的學習契機。由不同的角度學習不同的詮釋,由多元的反應暸解多元的思考模式,這就已經奠定下了日後對圖書理解、評論、和反觀的能力基礎。所以,爸爸和媽媽同時參與共讀,對孩子的益處來說,已不是單選題,答案是「以上全對也全要」。

建議二、殊途同歸

同一本書,輪流採用兩種不同方式共讀,也是一個可試用的方法。但利用同一本書共讀,也常常會產生1歲兒只想命名書中事物,但3歲兒卻想靜心聽完該書內容的爭執。這時,成人可以以每一頁為單位,先以命名方式說給1歲兒聽,然後再唸該頁的本文給較大幼兒聽。這個方法,可讓幼兒同時享受到屬於自己的理解喜悅,也接收到另一種反應和圖書語言。

這種利用同本書共讀,有可能產生的紛爭還包括:兩人都想擠進成人的懷裡:抱怨「你擋到我了」、「看不見」等因位置而產生的糾葛,或小幼兒自我中心地執意要翻到某頁.....。但這些紛爭,皆會隨著時間和練習,次數逐漸減少,幼兒彼此間也將學得更多的包容和妥協。只是別忘了,成人千萬別因這些糾紛斥責妞兒,因為幼兒會有樣學樣。例如,當他發現另一個幼兒有蹄矩情形時,他也會學大人斥責對方。反之,大人用言語和動作來導引,幼兒也終將學到以同樣的方式互相規勸。

建議三、各說各話

讓兩個孩子坐在成人的兩側,各自拿自己想看的書,成人則輪流為每人各唸一頁。這種輪替的方式,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因為當一個幼兒聆聽自己的該頁時,成人的手,還是可以幫忙另一個孩子翻頁或指物等.....或者成人也可以以簡單的口語,應和另一個孩子的問題。當然以這種方式共讀時,成人得要鍛鍊出眼觀八方、耳聽四野的本領。

這種輪流方式有一個要點﹒得請較大幼兒在你每唸臆完一頁後,自行翻至下頁。這個用意是給較大幼兒充分的時間,讓他以自己的速度去欣賞圖畫或反芻內容。

當然,這種各執一書的共讀,所產生的可能紛爭還包括:幼兒會覺得似乎別人的書比較有趣,而跑去另一邊搶翻他人的書。其實,成人對幼兒的這個行為可不必太過驚慌。幼兒是憑「感覺」來引發動作,這是他們的特質。從動機而言,只不過是感覺到「那裡有個有趣的東西」而想參與,因此,絕非故意使壞。成人只需了解他的用意,說明「喔!你也想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來看。」同時,別忘記向持有該本書的幼兒徵詢同意,也謝謝他的分享意願。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及願意分享,是一個長遠的學習功課,從共讀的經驗裡,幼兒也有機會作此練習。

圖書的解讀主人是幼兒!然而,當他們必須妥協自己的行為和意願時,成人此時考慮的不是削減幼兒的適齡閱讀行為,而是去考慮如何維持,並認可那些特質。改變的只是操作程序,開發的卻是孩子的等待和分享經驗,但閱讀的興眛卻不曾減少。當大人無法分身成兩人時,就讓合作歷程慢慢地滋長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p6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